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返回高校列表
师范 本科 民办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所在地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学校类型
师范
隶属单位
教育厅
公私性质
民办
本专科
本科
创立时间
2008
全国排名
1071.0
办学特色
985工程
0.0
211工程
0.0
双一流
-
世界一流
区域知名大学,独立学院
艺术类院校
0
国家重点
0
学科建设
博士点数量
0.0
硕士点数量
0.0
国重省重
0
国家特色专业
0
省特色专业
0
学生情况
男生比例
60.0%
女生比例
40.0%
保研率
0%
联系方式
招办电话
0471-3695850
电子邮箱
-
通讯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机场路29号
官方网站
学科评估结果
正在加载评估数据...
学校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是2008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教发函〔2008〕149号)设立的独立学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两所独立学院之一。2008年开始本科生招生,2010年获准留学生教育,2016年启动双学位教育,2016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 学院位于首府呼和浩特市东,东临白塔机场、西接火车东站、南侧紧挨机场快速路和地铁一号线,是距离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最近的高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2016年度被呼市园林局评为“呼和浩特市园林式单位”。同年,在21所院校参与的“呼和浩特市最美大学”网络评选活动中排名前三。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现设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和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14个一级学科,涵盖24个本科专业。24个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保险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英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学前教育、美术学、绘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摄影专业。另设5个专科专业。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666人,其中本科生11297人。生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区外生源涉及河北、山西、河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72%,位居当年全区高校之首;2013年至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6.88%、96.16%、96.22%、96.67%、96.12%、94.05%。连续八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自治区各高校前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动力,先后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加强实践课建设和劳动教育、加强并改进思想政治课及其他公共课教学等内容改革,完成了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主动适应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 在科研方面,学院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系列鼓励与奖励政策。每年的科研经费以100万元为基数逐年递增,激发了全院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学院成立了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及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搜集整理了北方岩画的大量图录、书籍并建立了数据库;出版《世界岩画艺术》译著丛书4册,发表史前岩画相关论文12篇;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交流;2015年成为世界岩画组织的第53个成员单位。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出版译著3部,发表相关论文33篇。学院还建有中国北纬40度交融震荡弧馆、史前书院等展示相关研究成果。 近年来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特色突显。主要表现为教学形式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校园文化国际化。学院近年聘有英国、法国、美国、荷兰等来自10多个国家的外籍教师,成为学院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补充。并先后招收来自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巴基斯坦留学生100余名。学院现聘请外教12名;在校留学生32人,主要来自巴基斯坦。2010年,学院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建立友好关系,两任大使先后4次访问我院,至目前共派往巴基斯坦的师生达40人次。2017年,我院与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和河北师范大学共五所院校成为巴基斯坦政府奖学金项目的合作院校。 学院建校伊始就提出“三个放心”、“三个前列”的党建工作指导思想,并将党建工作列为学院长期工作的重点。“三个放心”即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家长、学生放心,让教职工放心。“三个前列”即在学院内各项工作中,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列;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各党总支中,鸿德学院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列;在全区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中,鸿德学院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列。学院党委先后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先进党委”“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18年被评为社会组织“六个好”党组织示范点。 办学十一年来,在“立校为公、执教报国”办学理念指引下,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建设平安校园”、“加强内涵建设”和“国际化办学”为主线,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