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 威海市

返回高校列表
理工 本科 公办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所在地区
山东 威海市
学校类型
理工
隶属单位
工信部
公私性质
公办
本专科
本科
创立时间
1985
全国排名
18.0
办学特色
985工程
985.0
211工程
211.0
双一流
一流大学建设A类
世界一流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中国顶尖大学
艺术类院校
0.0
国家重点
1.0
学科建设
博士点数量
18.0
硕士点数量
33.0
国重省重
国重点
国家特色专业
省特色专业
车辆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安全;电子封装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生情况
男生比例
62.0%
女生比例
38.0%
保研率
0%
联系方式
招办电话
-
电子邮箱
-
通讯地址
-
学科评估结果
正在加载评估数据...
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世界知名的工科强校,工程学在全球排名第六。哈工大是我国首批入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中国“C9联盟”高校成员。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15个工科学科步入A类行列,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学校拥有以38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2018年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5 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 学校坐落在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威海,校园占地面积1860余亩,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博雅的气息,欧风俄韵的校园建筑与各式园林交相辉映,寓意着哈工大文化在威海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000 多人。设有11个院(系)和2个教学部,有37个本科专业,另有8个新工科专业及方向。与校本部共享18个博士点和30个硕士点,其中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车辆工程三个学科硕士点。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是哈工大“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为哈工大相应学科领域进入 ESI 全球前 1%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汇聚了一支结构多元、知识宽厚、教研并重的师资队伍,拥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 名省级教学名师和 14位哈工大教学带头人。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师德模范”王克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多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和泰山产业人才领军计划。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包括外籍院长、海外特聘教授在内的93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此外,还有10位院士定期来校区工作,并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 学校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坚持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过“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在教师中大力倡导 “重教、思教、善教、乐教”的优良师风,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在学生中大力营造“重学、思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学校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18年,在 14 个省(自治区)最低录取线超过重点线100分。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近半数毕业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深造,就业的学生近半数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国防重点单位就业。 学校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并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科学化、规范化、模式化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同时,依托学生宿舍先后建成了丁香、雅荷、梧桐、劲松、竹贤和海棠6大学生书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学院+书院”的八融合书院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生在国内和国际各类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涌现出了以“HRT车队”、“3D打印机”、“红领巾”为代表的100多支在国际、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大学生任慈荣获“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HRT车队”获中国大学生越野车和电动车“双冠王”并获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不断培育学科团队,积极打造科研平台。构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和特色学科团队。拥有国家首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海分室、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在建)、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 学校重视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300余项,连续7年科研经费保持过亿元规模,2018年科研经费近1.55亿元。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4项。据统计,近年来学校与山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接近860余项,金额达4.37亿元,其中与威海市的产学研合作543项,合同金额2.47亿元。与部分企业的合作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技术空白,为企业创收增值数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哈工大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威海校区正在哈工大提出的“迎百年 创一流”的大的发展框架下,紧跟校本部的步伐,围绕山东经济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及威海创建山东半岛创新示范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海洋创新示范城市和中韩自贸示范区的需求,按照“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翼驱动(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国际化办学)、特色发展(学科特色与方向)、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大文化(工大校园文化与作风)、和谐校园(教职工民生问题、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路,坚持“一二三三”(即一个蓝色(蓝色海洋),两个智慧(智慧制造和智慧城市)、三个重点(船舶、海洋、汽车)、三新优势(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的特色发展战略,实施“3+3”智慧大数据行动计划(即:智慧海洋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车大数据平台、智能船大数据平台、智能无人机大数据平台),通过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借助新工科建设的良好契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以及国际化办学,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和“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工科强校”的目标而努力。